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及克服对策
【作者】 李生文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丰乐学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小学化倾向。”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现根据发生在我们学区幼儿园中的一些不良状况,就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育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无限制拔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保教功能发挥不够,轻保而重教,过分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少幼儿园要求儿童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同时还给孩子布置了一定量的所谓的家庭作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后果。?
2.课程设置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开设了珠心算等课程,仅保留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开展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
3.教学过程小学化?
通过调查访问,农村幼儿园教学大多与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同,而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获取知识的活动愈来愈少;强调纪律性,儿童的自主权被无情剥夺。教师所采取的上述教育方式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4.行为规范小学化?
不少幼儿园直接套用小学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儿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教师,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允许插嘴、顶嘴与辩解,坐姿要端正,不能随便走动,回答问题必须举手,不能开小差,不准做小动作,课间不许奔跑跳跃,不许高声喊叫,等等。?
5.教学评价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内容,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重视不够。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评价时,通常都选用小学的评价标准,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对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测试有着详细的评分标准,而对于音乐、美术、常识等的评定,流于形式且实效性较差。
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当我们认识到小学化倾向是一种幼儿教育的疾病时,就要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它。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让家长看清隐性危害
????每学年开学前,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这个内容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简单地说,就是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知识。就像人的成长发育,刚出生的婴儿主要是大脑的发育,青春期主要是长身体,成年后主要是心智的完善,按照这样的顺序,人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学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通过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改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幼儿教育方向。让他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先进的幼儿教育方法与理念去办园。使儿童的成长能在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环境之中快乐受教,丰富儿童成长的内涵。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广大家长也要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育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无限制拔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保教功能发挥不够,轻保而重教,过分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少幼儿园要求儿童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同时还给孩子布置了一定量的所谓的家庭作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后果。?
2.课程设置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开设了珠心算等课程,仅保留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开展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
3.教学过程小学化?
通过调查访问,农村幼儿园教学大多与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同,而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获取知识的活动愈来愈少;强调纪律性,儿童的自主权被无情剥夺。教师所采取的上述教育方式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4.行为规范小学化?
不少幼儿园直接套用小学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儿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教师,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允许插嘴、顶嘴与辩解,坐姿要端正,不能随便走动,回答问题必须举手,不能开小差,不准做小动作,课间不许奔跑跳跃,不许高声喊叫,等等。?
5.教学评价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内容,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重视不够。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评价时,通常都选用小学的评价标准,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对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测试有着详细的评分标准,而对于音乐、美术、常识等的评定,流于形式且实效性较差。
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当我们认识到小学化倾向是一种幼儿教育的疾病时,就要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它。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让家长看清隐性危害
????每学年开学前,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这个内容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简单地说,就是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知识。就像人的成长发育,刚出生的婴儿主要是大脑的发育,青春期主要是长身体,成年后主要是心智的完善,按照这样的顺序,人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学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通过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改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幼儿教育方向。让他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先进的幼儿教育方法与理念去办园。使儿童的成长能在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环境之中快乐受教,丰富儿童成长的内涵。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广大家长也要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