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策略

【作者】 徐洪娟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

【摘要】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不仅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优化课堂提问应当是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技巧 设问 导入 激趣
【正文】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集设疑、引思于一身的教学艺术,它能沟通师生的认识,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课堂提问还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唤起学生的课堂注意、交流学习经验等。

一、精心设问,导入新课

上好政治课,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这就犹如一部小说,要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必须有精彩的开篇。在教学中,教师的,是为了学生的。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当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例如在讲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可以先播放歌曲《说句心理话》,然后设问(1)当兵的为什么要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那个白发,还有一个梦中的她)(2)既然想家为什么还要来当兵?(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3)这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老妈妈,,她,家,国家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哲学上把这种关系叫联系。)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认为,精心设问以导入新课,不失为教师可用的一种办法。

二、联系实际,设疑问难

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习政治就要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对教师来说,课堂有效提问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在有效时间内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课堂有效提问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的课堂提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得人人有话说。不仅如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还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有效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减少学生开小差、打瞌睡、讲小话等不良现象,为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课堂有效提问有助于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的提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重难点突出,才算得上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将答案直指要害,既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笔者在进行“恩格尔系数”知识点讲解时,直接询问学生“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会使得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此问既包含了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又引出了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对本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平中见奇,置疑导学

在教学中,有些政治事件若仅就事论事,讲起来就显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例如,在讲宗教信仰自由时,教师可以这样置疑:(1)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公民的私事吗?(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共产党员能信教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从客观效果出发,持基本肯定态度;有的学生持基本否定态度;也有一些学生比较客观,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辩证地去看待问题。这样,把看似枯燥的内容放到一个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原来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求同定势,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首先,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储备,并且随着学科学习的深入,教师的方式、评价方式、总结方式都应随之变化。政治课教学内容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便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差异和联系。如在学习哲学中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这一内容时,可以设问:从辩证法角度看,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人作为一类特殊的事物,人自身的发展呢?或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就是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那么人怎么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理解新内容。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所以说,课堂提问要注重学科的趣味性。如果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设问,激发兴趣,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极为重要。我们要努力去谈说,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四、设疑讨论,启发思维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则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要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都可以问题化。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先设计这样的材料: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过一篇《多收了三五斗》的小说。小说中提到:秋后,粮食获得了丰收,农民纷纷把粮食运到市场上去卖,每斗卖5块钱,到第二年6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陈米已经不多,新米又未上市,每斗卖到15块钱。同样的1斗米,价格为什么相差这么多?围绕材料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讨论(1)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即价格与价值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供求不平衡)(2)供求不平衡会引起价格怎样变化?(即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3)价格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为什么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由价值决定)(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不是违背价值规律?(6)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怎样理解等价交换?(不是每次交换都等价,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均数)(7)若价格长期固定不变,合理不合理?(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8)稀有物品的价格为什么只涨不跌?(无法波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有意识地挖掘政治现象、政治事件的内在联系。在阶段性复习时,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五、设问解疑,提高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这也是高考文科综合的要求。所以应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与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多角度地构建学生的政治知识体系。鉴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逻辑特点,即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悟政治知识的这一突出特点,本人认为提问设计应遵循三性原则:生活性、启发性、递进性。

1)生活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化的例子感受政治知识,从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从学生身边提取资料,以生活化的提问代替枯燥繁难的提问。坚持生活化的问题,是有利于学生从自身实际感悟政治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理解;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减少课堂常见问题例如打瞌睡、走神现象的发生几率。三是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兴趣,减少畏难情绪,为将来的长远学习打下基础。

2)针对性。高中政治课堂时间有限,且新课改提问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利用这些提问突破教学重难点,一边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过多的无效提问例如“对不对”“是不是”等等。

3)递进性。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除了要遵循从生活化中寻找材料,问题服务于教学重难点外,还要注意一次性提问的几个问题要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递进性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人人有话说,有机会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化实例进行加工,一步步升华到理性认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总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其把握重难点,教学相长。课堂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难以一一罗列。如何指点,这里包含一个艺术性的问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否恰当、妥当则是衡量教学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在今天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课堂有效提问,善加指点,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